2025年端午节是法定节假日。根据国务院发布的《关于修改〈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〉的决定》,2025年端午节的具体放假时间为5月31日(周六)至6月2日(周一),共3天。
赛龙舟
起源与屈原投江或龙图腾崇拜相关,现发展为竞技活动,盛行于南方水乡。竞渡前需举行祭祀仪式(如请龙、朝庙),祈求风调雨顺。部分地区保留传统龙舟歌助兴,如湖北秭归的唱腔融合民歌与劳动号子。
吃粽子
粽叶包裹糯米、豆类、肉类等蒸制,南北口味差异显著(甜粽、咸粽)。早期用于祭祀,后成节令美食。枣粽因谐音“早中”,寓意考生金榜题名。东汉后出现碱水粽,晋代正式定为端午食品。
悬挂艾草与菖蒲
民谚“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”,艾草驱虫祛病,菖蒲叶形似剑象征斩邪。门楣悬挂或制成艾虎、蒲剑等装饰,兼具辟邪与美学价值。晋代《风土志》记载剪彩为小虎贴艾叶的风俗。
佩戴香囊与五彩绳
香囊内装雄黄、朱砂等草药,外包丝布,驱虫避瘟;五彩丝线系于手腕或颈部,节后首场雨时抛入河中,寓意带走灾病。现代发展为工艺品,部分地区青年男女借香囊传情。
饮雄黄酒
古人认为雄黄可驱蛇虫,酒中掺雄黄涂抹儿童额头或洒墙角,现代因砷毒性多改用普通黄酒。
避五毒
张贴蛇、蝎、蜈蚣等“五毒”图案,以红纸镇压,反映祛邪攘灾的民间信仰。
打午时水
正午取井水或河水,传说可解毒消暑,部分地方用于洗草药浴。
斗草、射柳
传统游戏活动,斗草以草茎相拉较力,射柳为射箭竞技,现存于少数地区。